西安茶具廠家--瓷器茶具的介紹
2016-02-17 來自: 西安良兆實業(yè)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913
西安茶具廠家--瓷器茶具的介紹
瓷器是中國漢文明的一面旗幟,瓷器茶具與中國茶的匹配,讓中國茶傳播到全球各地。中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。瓷器發(fā)明之后,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。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、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。
唐代飲茶之風大盛,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(fā)展,全國有許多地方的瓷業(yè)都很興旺,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窯場。各窯場爭美斗奇,相互競爭。據《唐國史補》載,河南鞏縣瓷窯在燒制茶具的同時,還塑造了“茶神’陸羽的瓷像,客商每購茶具若干件,即贈送一座瓷像,以招攬生意。其他如河北任丘的邢窯、浙江余姚的越窯、湖南的長沙窯、四川大邑窯,也都產白瓷茶具。唐代燒造的白瓷,胎釉白凈,如銀似雪,標志著白瓷的真正成熟。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有河北臨城邢窯、曲陽窯,河南鞏縣窯、鶴壁窯、登封窯、郟縣窯、滎陽窯、安陽窯,山西渾源窯、平定窯,陜西耀州窯,安徽蕭窯等都燒白瓷。 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器具已“天下無貴賤通用之”。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。元代,江西景德鎮(zhèn)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。
青瓷茶具早在東漢年間,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、透明發(fā)光的青瓷。晉代浙江的越窯、婺窯、甌窯已具相當規(guī)模。那時青瓷的主要產地在浙江,的是一種叫“雞頭流子”的有嘴茶壺。 六朝以后,許多青瓷茶具擁有蓮花紋飾。唐代的茶壺又稱“茶注”,壺嘴稱“流子”,形式短小,取代了晉時的雞頭流子。相傳唐時西川節(jié)度使崔寧的女兒發(fā)明了一種茶碗的碗托,她以蠟做成圈,以固定茶碗在盤中的位置。以后演變?yōu)榇少|茶托,這就是后來常見的茶托子,現(xiàn)代稱為“茶船子”,其實早在《周禮》中就把盛放杯樽之類的碟子叫做“舟”,可見“舟船”之稱遠古已有。